羊不會單獨一隻出現, 會一群羊集體地出現, 帶頭的是一個牧羊人或一隻牧羊犬, 羊給人 的印象是可愛溫馴。現在網上的人喜歡用”韭菜”來形容投資者, “割韭菜”就是被有心人收割的意思, 上一代 的人會用「羊先生」、「羊太太」來形容投資者, 意思是盲目跟風, 不思考只聽明牌的投資者。
羊群效應的出現是因為人在心理上有從眾行為(Herd Behavior)。羊群效應又稱為從眾效應, 人會因為節省思考時間或受到社會壓力因素影響, 而模仿多數人的行動, 他們認為跟隨多數人的選擇, 出錯的機會較低。
財經台的節目是大媽和大叔的至愛, 他們使用”聽號碼選股法”而非自行做功課研究, 為的是 節省思考時間。模仿行為未必是因為不想思考, 也可能是受到大眾的壓力所造成, 假如你的朋友同輩都買了XX, 你敢告訴他們你不買嗎? 假如某XX一直在升, 媒體每日報導, 你不害怕自己沒買是做錯決定嗎?
這種在投資上的模仿行為被稱為FOMO (Fear Of Missing Out), Missing Out是錯失機會的意思, FOMO即是害怕看見眾人都在做某事, 自己卻沒參與, 白白錯失機會。 這些現象正在加密貨幣的市場出現, 一些沒有價值的迷因幣被炒上天。
筆者會出一系列的文章講解投資心理學, 為甚麼要講這些東西?
投資交易上有三個重要範疇: 交易技巧, 資金管理和交易心理, 很多投資導師只教你 交易技巧甚麼選股呀技術指標呀這些東西, 這些東西書本上有很多, 但是只懂技巧欠缺 另外兩項是不能在投資上成功的。
心理學實驗透視出羊群效應的3個原因
心理學家所羅門·阿希 (Solomon Eliot Asch) 在1956年進行了一個關於從眾現象的實驗, 該實驗以史瓦茲摩爾學院的男性大學生為對象, 阿希安排6位助手扮成實驗對象, 與真正的實驗對象混在一起。實驗是這樣的: 實驗者向所有人展示了一條直線X, 同時向所有人展示用於比較長度的三條直線A, B, C, 直線A, B, C其中有一條和直線X長度一樣, 然後讓所有人(其中包括6位助手和1位真的實驗對象)說出與X長度一樣的直線。實驗者故意把真的實驗對象安排在最後一個, 前面6位偽裝的首先作答。在某些試驗中,他們會給出正確答案,而有的時候則會給出錯誤答案, 最後由真的實驗對象作答。
這個實驗對於受測試者其實不難的, 他們大都能作出正確的判斷, 然而, 面對首先作答的偽裝實驗對象經常給出錯誤答案, 他們內心受到不少掙扎, 有人選擇跟隨其他的答案了。實驗過後, 經統計得出, 只有大約有1/4的人堅持自己的判斷, 在整個實驗中沒有出現一次從眾行為。
實驗後阿希詢問那些出現從眾行為的人: 「你自己的判斷和其他人的判斷一致嗎? 為什麼判斷出現分歧時選擇跟隨別人?」有少數人表示自己看不清楚, 所以跟隨別人的答案, 但大部份人卻是另外兩種情況。情況1: 實驗對象很清楚自己看到的, 但看到別人都給出與自己不同的答案, 懷疑錯誤的是自己, 於是選擇相信大眾; 情況2: 實驗對象很清楚自己看到的, 十分懷疑其他人的判斷, 但要作出和眾人的選擇不同令他們感到不安, 於是屈從於多數人的判斷, 做出和其他人一致的回答, 以便被多數人所接受。
投資群組裡的詐騙就是利用羊群心理
了解羊群效應的影響力, 我們便不難理解經常有人於投資群組中受害, 什麼”加入LINE群領飆股”, ” 加入telegram群領飆股”等的訊息經常在社交媒體散播, 群組裡會有人自稱投資老師或專家, 一個群組有過千人, 但可能只有你自己是真人, 有時候, 你會看到群組裡的人熱烈討論, 投資專家先報明牌, 然後一堆人秀出興奮支持的姿態, 甚至貼出對帳單證明過往賺多少, 如果你提有不同意見或有疑問想問投資老師, 你會被無視, 然後突然出現一堆人留言洗版講其他東西, 平時一天數則留言, 你剛出現後, 洗版大軍就出現, 若果你繼續有意見, 你就會被踢出群組。
相信大多數人都在Facebook, Whatsapp或Line, Telegram 等收到類似的訊息, 很多人初時並不會理會, 但這些群組是免費開放的, 進群沒有成本, 應該沒事, 好奇心驅使下, 便會一步一步進入有心人的套路。還記得上文提到的心理學實驗嗎? 每次實驗中, 只有一位真對象, 其他的都是偽裝, 就像投資群組中, 只有你是真人, 其他的是對話bot, 對話都是預先設定好的。在心理學實驗中, 只有大約有1/4的人一直堅持自己的判斷, 難怪這麼多有心人利用群組割韭菜。 可怕的不是情況1: 一開始清楚自己的判斷, 但看到別人都給出與自己不同的答案, 懷疑錯誤的是自己, 於是選擇相信大眾。 可怕的是情況2 : 一開始很清楚自己的判斷, 十分懷疑其他人的判斷, 但要作出和眾人的選擇不同令他們感到不安, 於是屈從於多數人的判斷, 做出和其他人一致的回答, 以便被多數人所接受。
投資成功的首要任務 – 克服羊群心理

很多人以為只要不加入投資群組就不會受到羊群心理影響, 其實羊群效應還會在其他地方影響著你! 你當初沒打算買進的, 可能新聞媒體上面經常有專家、分析師吹捧, 你終於受不誘惑高位買進。又或者你當初沒打算賣出的, 卻聽到新聞媒體大肆報導, 吹奏恐慌情緒 (其實市場沒那麼恐慌), 你卻因害怕而賣出。
如果你事前沒有制訂投資計劃, 就很容易受到羊群心理的影響, 一個完整的投資計畫包括三個重要範疇: 交易技巧、資金管理和投資組合管理。交易技巧即是用什麼分析工具, 用什麼指標還是晝趨勢線, 想抄底還是做突破交易等。資金管理關於要不要槓桿, 分批買進還是一整筆資金投入, 會不會加碼。投資組合管理即是根據個人的投資風格和背景作出投資組合中的比例安排, 把高風險和低風險的商品安排一個適合自己風格的比例。
當你聽到媒體或KOL正在吹捧某XX時, 不要FOMO, 你應該先想想這三件事: 交易技巧、資金管理和投資組合管理, 符不符合你的投資計劃。你應該想: 你現在用什麼交易技巧, 而不是即時買進, 突然的資金投入, 投資效率會不會較差, XX符不符合你的風險喜好, 能否加入到投資組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