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這個投資偏誤嗎, 投資交易上對於控制的固執, 會限制你的獲利!!

by beecryptostock
0 評論
white caution cone on keyboard

什麼是控制的錯覺?

人對於控制的執著常常會演變成「控制的錯覺(illusion of control)」, 控制的錯覺是指在完全或部分不可控的情境下, 由於不合理地高估對環境或事件結果的控制力而產生的一種判斷偏差。簡單來說, 就是某件事明明是不可能控制的, 但身在其中, 人會出現錯覺, 以為自己做了些什麼控制了場面或結果。舉例來說, 有些人在買彩券時, 會覺得某些號碼是有利於自己的, 是幸運號碼, 如自己生日的日子。


日常生活中, 有個有趣的例子, 在香港的馬路設施中, 交通燈下有個黃色盒子狀的行人過馬路輔助設施, 正確名稱為電子行人過路發聲裝置, 心急過馬路的人, 會來回狂按。事實上, 這個電子裝置, 一共有兩款設計, 一款是按下之後會傳訊號到交通燈, 加快轉綠燈的; 另一款是是給視障人士橫過馬路的輔助設施, 盒子底部設置的震動器, 會以不同震動聲響告知視障人士燈號狀況。有時候, 心急過馬路的人, 會來回狂按那個給視障人士橫過馬路的輔助設施, 當然這樣做是徒勞無功的, 但可能碰巧那個人按下後, 剛好轉綠燈, 以後他就會以為兩款裝置按下去都是有用的。

在投資時, 控制的錯覺是很容易出現的, 很多人看了些公司基本面資料和新聞消息後, 持有某股票, 幸運地, 股票價格之後表現不錯, 就會覺得是自己努力的成果, 可能只是剛好是大牛市, 所有股票皆大漲, 不代表個人的選股眼光。若果投資者沒有充分的投資知識和技巧, 卻剛好碰上市場大漲, 連贏數次會令人陷入錯覺, 以為真正掌握了什麼秘訣, 到熊市時會賠得很慘。

投資上的控制慾會限制你的獲利!

市場上, 價格每分每秒都在升升跌跌, 價格的起伏是投資大眾互動出來的結果, 理性的投資應該從大眾的思維出發, 而不是從自我的思維出發, 例如投資大眾喜愛的股票, 而不是自己喜愛的股票, 根據圖表形態或指標設定停損位置, 而不是根據自己虧損幾%設止損。

 

我並沒有說投資自己喜歡的股票和根據自己虧損幾%設止損是錯, 這樣做當然可以, 只是以上的做法不是最理性的做法。人們不願做理性投資是因為在人的內心中, 或多或少有控制慾, 控制為人們帶來安全感, 虧損幾%設止損就是要控制單次損失的範圍, 但這跟投資回報無關, 市場不會因為你止損了 將會只跌不升。

 

投資自己喜歡的股票容易做決定, 但投資大眾喜歡的股票相對較難做決定, 例如如果你不用蘋果手機, 可能經常會覺得蘋果的股票被高估。這種情況又和控制慾有關, 控制為人帶來安全感, 人的本能反應會為自己謀利益, 會區分出自己想要的東西和別人想要的東西, 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就能滿足安全感, 這個人性上的影響往往使投資者不能做理性的決定。

  

有些人會設定一個固定的投資目標, 例如獲利30%或50%就會賣出, 但是市場的升跌起伏根本與個人無關, 設定目標會營造出一個錯覺, 仿佛賺賠多少都給控制了。若果股票一直不到達盈利目標, 該怎麼辦呢? 假如盈利目標是50%, 浮盈最高到達48%之後回落, 該不該賣出? 如果浮盈一直是20% 到40%, 維持數年又如何處理? 再如果價格跌破買價, 難道一直達不到投資目標, 就一直不賣嗎? 持有套牢的股票, 會限制了其他投資機會。

 

我們要做的是順應市場的趨勢, 市場怎麼走, 不是個人能夠控制的, 選股方面, 可以選Relative Strength 強的股票, 而不是依據個人對某公司的印象做選擇。如果不想選股, 交易ETF也是個選擇, 不一定要強迫自己選出什麼的, 把盈利歸功於搭上大市順風車, 而不是眼光獨到萬裡挑一。至於進出場, 以技術指標構建策略, 筆者喜歡用量化的方式, 去除個人主觀的影響, 所以筆者喜歡看圖表和研究指標, 這樣的好處是減少主觀判斷。

You may also like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