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
投資交易的門派五花八門, 猶如武林中的少林、武當、峨眉、崑崙、崆峒…各門派中又可分成許多支派, 各派都有成功的代表人物和擁護者。有時不同派別的理論可以互相融合, 提取各派精髓, 修煉出獨門秘技; 有時不同派別的理論會互相衝突, 令投資新手不知應該選哪種去學、要進入哪個門派修煉。
其實, 各個投資或交易的門派都代表部分的真理。成功的交易者都具備一個特徵, 就是使用最適合自己個性的方法, 就好像有人適合修少林棍法, 有人適合修武當劍法, 沒有絕對正確的答案, 完全取決於交易者。
在這篇文章, 筆者會從四個面向帶領讀者思考這個題目, 比較八種不同投資交易風格:
1) 基本分析 vs 技術分析
2) 左側交易 vs 右側交易
3) 盤感交易 vs 系統化交易
4) 定期投資 vs 擇時交易
在投資分析和交易決策上, 有人會使用基本分析, 有人會使用技術分析。
基本分析 (Fundamental Analysis): 評估總體經濟, 行業前景, 公司競爭力及財務報表等資料, 得出一個合理價值, 再跟現時的市場價格對比, 價值型投資者會於股價低於合理價值時買進, 股價高於合理價值時賣掉。
技術分析 (Technical Analysis): 將價格及成交量等資料製成圖表, 以分析走勢, 常見的投技術分析有技術指標和圖表形態分析, 使用技術指標可將一連串價格作平滑化, 以評估價格走勢, 圖表形態分析則假設群眾的情緒會反應在價格圖表上, 造成某種形態。
在交易的進出場部署方面, 有人使用左側交易, 有人使用右側交易。
什麼是左側交易? 左側交易是指抄底逃頂的交易行為, 當覺得價格到了合理的範圍, 就會進場持有; 當認為價格已超出合理範圍, 就會離場賣出。進場時向下部署, 出場時向上部署, 涉及預測頂底, 先行進出, 採用逆勢而為的交易邏輯。
什麼是右側交易? 右側交易是指追高殺低的交易行為, 當底部出現之後, 價格呈現上漲後, 就會進場持有; 當頂部出現之後, 價格呈現下跌趨勢後, 就會離場賣出。進場時向上部署, 出場時向下部署, 不做預測, 跟隨趨勢, 採用順勢而為的交易邏輯。
交易模式分為兩大類:
1) 盤感交易 (Discretionary Trading)
2) 系統化交易 (Systematic Trading)
有人喜歡做盤感交易, 有人喜歡做系統化交易, 兩種模式各有優缺點。
盤感交易又稱為主觀交易, 顧名思義, 主觀交易是指涉及個人主觀判斷的交易模式, 主觀交易一詞近十年興起, 與量化交易/系統化交易區分, 它是指投資者積極收集市場消息, 大量觀察圖表, 在腦海中制訂交易條件, 而當這些交易條件達到後, 投資者不會馬上進行買賣, 他們會再根據當時情況, 有彈性地下決定。
– 思維角度更廣泛全面
– 彈性應對不同市況
– 若預測準確, 交易獲利更大
– 時間成本大, 身心較為疲累
– 分析的數據多
– 新手投資者不易作決定
– 沒有紀律性
系統化交易是指不涉及個人主觀判斷的交易模式, 當投資者確定了交易條件後, 便不會時刻關注圖表, 等待交易訊號出現, 便會立即執行買賣動作, 這樣做不一定要把交易程式化, 系統化交易最重要的是紀律的執行和條件的制訂。
– 克服人性的心魔, 使交易紀律執行
– 輕鬆管理多個商品和策略
– 能增強投資者交易的信心
– 節省看盤時間
– 前期研究工夫較多
– 交易欠缺彈性
– 忽略基本面因素及市場消息
前面所講述的都是主動投資方式, 不管你做基本分析、技術分析, 進出場用左側還是右側, 交易模式是用盤感還是用系統。其實投資還可以分為主動投資和被動投資的, 主動投資即是「擇時交易」, 被動投資即是「定期投資」, 簡稱「定投」。
定期投資的意思是每隔固定時間, 投資固定金額於某投資產品上, 例如月供股票、月供ETF、月供比特幣等, 在策略上, 不一定要按月投資, 可以每季、每星期、每兩星期等, 所以稱為「定期投資」, 英文叫做 dollar cost averaging, 目的是買在平均成本。
擇時交易的意思是判斷市場趨勢或價格的相對高低, 看準時機買進賣出, 投資者可能運用各種分析方法, 包括基本分析和技術分析等資訊去判斷, 然後執行交易, 這種投資方式英文叫做 time the market, 目的是賺取更大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