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6
什麼是定投? 定投是「定期投資」的簡稱, 定期投資的意思是每隔固定時間, 投資固定金額於某投資產品上, 例如月供股票、月供ETF、月供比特幣等。在策略上, 不一定要按月投資, 可以每季、每星期、每兩星期等, 所以稱為「定期投資」, 定投的英文叫做 Dollar Cost Averaging (DCA), 意思是買在平均成本。
與定投相反的投資門派是擇時交易。什麼是「擇時交易」? 擇時交易的意思是判斷市場趨勢或價格的相對高低, 看準時機買進賣出, 投資者可能運用各種分析方法, 包括基本分析和技術分析等資訊去判斷, 然後執行交易, 這種投資方式英文叫做 Time The Market, 目的是賺取更大回報。
兩種的投資交易方式, 都有各自的擁護者, 他們認為自己擁護的哪一方才是優勝的方法。然而,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投資交易方式, 不是每個方式都適合於你的, 而且每種方式都有優點和缺點, 很多交易方法亦有不少改進的空間。不過, 筆者注意到不論在股票領域還是加密貨幣領域, 都有出現KOL或投資導師過度宣揚定投的好處, 令投資新手失去思考與判市的能力, 把問題過度簡單化。因此, 筆者做了一些計算, 希望解釋定投的問題。
以上的模擬假設每次定投 $5000, 總共定投了11期, 總本金 $55,000, 而比特幣在定投的時間內由 $10,000 升至 $20,000,平均買進成本為 $15,000, 到最後總資產是 $76,877, 對比投入的總本金 $55,000, 資產增長了40%。
以上的模擬假設每次定投 $5000, 總共定投了11期, 總本金 $55,000, 而比特幣在定投的時間內由 $20,000 跌至 $10,000, 平均買進成本為 $15,000, 到最後總資產是$38,439, 對比投入的總本金 $55,000, 資產萎縮了30%。
以上的模擬假設每次定投 $5000, 總共定投了21期, 總本金 $105,000, 而比特幣在定投的時間內由 $20,000 跌至 $10,000 再回升至 $20,000, 平均買進成本為 $15,238.1, 到最後總資產是$143,754, 對比投入的總本金 $105,000, 最後資產成長了37%。
以上的模擬假設每次定投 $5000, 總共定投了21期, 總本金 $105,000, 而比特幣在定投的時間內由 $10,000 升至 $20,000 再回落至 $10,000, 平均買進成本為 $14,761.9, 到最後總資產是$74,377, 對比投入的總本金 $105,000最後資產萎縮了29%。
以上模擬了四種市場情況, 定投的平均價格都是大約 $15,000, 最終資產是增長還是萎縮是由最後的市場價格決定, 定投的錢可賺可虧。如果定投完結時, 市場價格高於平均買進價格, 定投便賺錢; 相反, 定投完結時, 市場價格低於平均買進價格, 定投便虧錢。定投派強調的買在平均價格並不能令投資者賺錢, 真正賺錢的原因是過往用較低的價格買進, 將來在較高的價格賣出。
大部分的投資導師或KOL會把「買在平均成本」形容為定投的優點, 筆者卻認為平均成本是個缺點, 而且定投無法抵抗持續下跌, 操作也欠彈性。筆者不是說定投不能賺錢, 而是想表達我們還有很多方法判斷市場狀況的。定投只能幫你買在平均價格和解決心態問題, 但是買在平均價格並不是賺錢的原因, 真正賺錢的原因是低買高賣, 找出市場趨勢。
定投是解決交易新手不懂判市操作, 閒置資金會追不上通貨膨脹的問題, 或剛進社會的人先把錢存起來的方法, 但不要以為是無腦輕鬆賺! 即使是股票指數, 恆生指數現時重返97年水平, 如果你定投20多年, 你的結果會是虧損, 定投還是要選對的標的、選對的時機。
另外, 如果你有五十萬的資金, 每月定投一萬於某標的, 那是十分沒有意義的, 因為那些餘下的變成閒置資金, 輸給通貨膨脹。筆者認為任何人都應該學習各種投資交易的知識, 才能通往財富自由之路。
最後, 我們重溫一下定投與交易的優缺點比較:
定期投資的優點:
定期投資的缺點:
擇時交易的優點:
擇時交易的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