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認為LUNA潛力有限, 故排除於投資名單, 但LUNA的走勢一直強勁, 令筆者有睇錯市的感覺, 但入市時機錯過, 價格相差太遠只好放棄。正值4月股幣雙災, LUNA仍居高不下, FOMO的壓力真不好受, 直至5月初LUNA的死亡螺旋終於出來, 由FOMO變成JOMO (Joy of Missing Out)。
今次的LUNA暴跌及相關的穩定幣UST崩盤事件有如1997年發生的索羅斯狙擊東南亞國家貨幣事件。
UST 是 Terra 鏈上的演算法穩定幣, 如果UST價格低於1美元, UST會燒燬以鑄造LUNA代幣, 如果UST價格高於1美元, LUNA代幣會燒燬以鑄造UST, 透過此機制維持UST的價值在1美元水平。這種概念性的機制不少人懷疑是龐氏騙局, 然而UST提供的高息吸引了超過10億美元的資金!!!
5月初美股急跌, 恐慌情緒蔓延至加密貨幣市場, 在5月8日, 一名巨鯨突然拋售8400萬UST, 恰巧10分鐘前 LFG (LUNA Foundation Guard) 因組建新流動性池撤走了1.5億UST。市場其後謠言四起, 不論大戶散戶紛紛拋售UST, 令UST脫鉤, 基於演算法, UST下跌亦令LUNA被拋售,出現死亡螺旋, LUNA的幣價從5月7日的$80美元跌至低於$1美元, 暴跌歸零只需短短4日時間!!!
市場人士相信此次的行動是早有預謀的, 看準演算法機制的漏洞及大眾對UST的不信任, 金融大鱷早已做空各種加密貨幣, 在推倒UST及LUNA的同時, 使各幣的空倉大賺!!!
市場一直存在一些「沽空機構」, 以做空賺錢, 在股票市場這些「沽空機構」十分活躍, 加密貨幣市場的發展亦吸引了不少機構投資者。
沽空 (Shortsell) 一向給人的感覺是危險動作, 因為理論上, 無論是股票或加密貨幣, 上升的空間都是無限的, 在盈虧比上不值搏, 做多永遠比做空有利。
但當出現泡沫時, 下跌空間的盈利會變得十分可觀, 泡沫始終有爆破的一天, 勝率便會增加, 從而使交易變得值搏, 當然要有風險管理, 減少被軋空的傷害。